“在去年5月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首次介绍了安卓“即时应用”(Android Instant Apps),引起了一众忠实粉丝和科技记者的兴趣,但媒体业并未真正将其放在心上。近日谷歌正式开始了这项功能的内测,2017年是否会成为“即时应用”获得真正关注的一年?
对于新闻业来说,数字时代的APP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是这条道路也是困难重重,其中的一大挑战就是“可发现性”。如今移动App的打开率越来越低,人们日常使用的App只有五到六个,其他的都窝在角落吃灰占内存。所以,媒体公司们虽在构建应用程序上投入了巨资,得到的回报却相当有限。
近日,谷歌正式上线了“即时应用”,与Buzzfeed、Periscope等应用合作展开了内测,以观察并改善其体验。2017年,即时应用或许会获得真正的关注和动力,对普通用户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和改变。
谷歌版“小程序”
即时应用可以让手机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某一应用的功能。谷歌团队称其目的是让用户更快更简捷地进入应用程序,并且构想了一个新的愿景:用户通过一个链接就可以访问某个应用,如同访问网页一样轻松。
它与Facebook的“即时文章”(Instant Articles)虽然名字相似,但实则不同。“即时应用”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式,使用户无需下载完整App即可使用该程序的部分特定功能。比如一个购物应用可以拆成商品信息、搜索、介绍等不同部分,用户需要使用某一功能时只需安装该部分的模块。在跨界App与移动网页的鸿沟上,这一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简而言之,即时应用可以让目前的应用更加轻量化,无需安装即可使用,而且从任意位置都可访问。虽与微信的小程序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不是一个路子:前者是让App更加网页化,后者则是让网页更加App化,不过二者无疑都将影响当前的移动体验。
“即时应用”如何运作?
从本质上讲,即时应用是通过裁剪应用的一部分并以更细粒度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应用。
举个例子,如果用户现在想使用某一应用的某一功能,他们必须下载完整的App才能得到特定内容。而有了即时应用,包含这一功能的相关模块可以直接加载到设备——通过最少的代码提供给用户寻找的内容。用户在试用部分功能后,可以选择下载完整应用还是略过。此外,这一功能也会像一个网页链接一样出现在谷歌的搜索内容中。
如上图所示,下载到设备的一个标准应用程序,整合了其所有功能。而右边的即时应用可以直接打开所需功能的部分,不需要整个应用包。
“即时应用”的优势在哪?
如前文所说,即时应用的目标是让App更加网页化。由于HTML5和Javascript的能力有限,网页现在在功能上还不能与App相比。另一方面,App的下载安装相对更加麻烦,总体下载量已呈下降趋势,而移动设备的有限内存也让用户在安装App时顾虑繁多。
在网页的功能能够赶上原生App之前,即时应用是协调App和网页的一个良好桥梁。通过它,用户可以访问一个更加简洁的App(或者说一个功能性更强的网页)。
不过,即时应用只适用于在安卓集成开发环境内用原生代码构建的应用程序。换句话说,它只适用于发布在谷歌商店的应用。这一限制也是为了保护用户的基本信息安全。
它对媒体业有何意义?
对于如今饱受困扰的新闻媒体们来说,即时应用带来了一个颇有吸引力的点:可发现性。一方面,它打开了用户的应用生态系统,使其App更可能得到用户的“光顾”。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供一个替代性的内容分发渠道,从而减轻媒体对于Facebook和其他第三方平台的以来。
而且,即时应用不需要媒体公司花费大量资源为其构建新App。谷歌团队称,目前的App并不需要重新构建来适应即时应用,只需进行更新,以更模块化的方式运作——App既可整个打包下载,也可能各部分分开下载——这一改动一名优秀的开发人员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此外,即时应用的兼容版本极大,从果冻豆(Jellybean,安卓4.1版本,2013年)到最新的的牛轧糖(Nougat,安卓7.0),这一应用都可以运行。
这意味着那些本就优秀的新闻App可以做得更好,读者可以被深度链接直接导航至想看的内容,而这对文章的传播和分享有重要影响。不过,对于那些抱着“总得有一个”的心态开发App的媒体来说,简单粗糙(如PDF副本)的设计可能会使其更加无人问津。在未来,如果用户能够获得如App般全面丰富又如网页般简洁的新闻消费体验,原有网站的重复更新或许也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短期内,很难说即时应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毕竟许多出版商都放弃了在App项目上的投资,只用廉价的技术维持其运作。但是,忽略这项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毕竟谷歌在影响用户习惯上比任何企业都有经验,在这方面苹果也难望其项背。而随着安卓系统和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六个月,“即时应用”应当成为媒体公司战略讨论的重要部分。